《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有关政策落实事项的通知》正在各地迅速铺开。江苏、山西等多省份已出台具体落实方案,标志着全国范围内对违规税收返还、财政补贴等招商引资行为的集中清理整治正式拉开帷幕。
近日,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有关政策落实事项的通知》(发改体改〔2025〕770号)正在各地迅速铺开。江苏、山西等多省份已出台具体落实方案,标志着全国范围内对违规税收返还、财政补贴等招商引资行为的集中清理整治正式拉开帷幕。
一、从上至下,规范招商引资已经处于落实阶段
7月31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。在此次会议上,国家发改委明令破除“内卷式”竞争,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。地方政府组织召开各类规范招商会议,并逐级向下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。
二、决策层为什么要规范地方招商引资?
2024年7月18日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:“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,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。”这是党中央对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的重大部署,是在准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、深刻把握市场规律基础上,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。
招商引资曾是地方经济起飞的引擎,大批项目落地带来资本、技术和就业,也改善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。然而,当“增长竞赛”异化为“优惠竞赛”,一些市县把减税、税收返还、赠地、代建厂房、补贴电价等违规礼包当成揽客标配,层层加码的结果不是共赢,而是内卷:要素被行政之手牵引而非市场配置,产业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间空转,财政却在隐性债务和应收未收的账本里失血,全国统一大市场被切割成无数政策洼地。决策层正是看到了这一阶段性症结,才将“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,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”写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,目的不是否定招商,而是让招商回归市场逻辑。
通过完善全国统一大市场立法,把底线红线钉在法治轨道上,任何市县再想以突破财税纪律、扭曲要素价格的方式抢项目,都会面临刚性问责;通过制定统一的建设标准指引,让各地明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、规则透明可预期才是真正的竞争力;通过强化国家层面对重点产业的布局引导,促使地方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分工,把精力从“比政策”转向“比服务、比效率、比生态”,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取代一次性优惠,用精准透明的产业链招商取代粗放的土地招商。由此,项目选择将更尊重市场信号,重复建设、产能过剩的风险得以降低,财政支出更加稳健可持续,而资本、技术、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,也将真正释放超大规模市场的红利,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。
三、核心内容:从严规范,限期清理
此次清理的核心目标是各类违反中央规定的招商引资“政策洼地”。主要动作包括:
1、存量政策清零倒计时:由地方政府或其控制实体实施的违规财政返还、补贴等政策,须在2025年8月底前完成清理废止。
2、企业与政府的存量合约或项目:对2024年5月底前已签订合约的存量招商引资项目,涉及违规减免或返还税收、非税收入、社保费等条款的,应立即终止。
3、对于政府与正常经营的企业于2024年5月底前完成合约签订的存量招商引资项目,涉及违规利用财政资金或通过融资平台公司为企业建设厂房、购买设备或代为承担经营成本的相关条款,如无法律法规、部门规章或国家层面政策性文件直接依据的, 可综合考虑具体项目规模、性质等因素,研究设置必要过渡期, 逐步调整退出,过渡期终止日不超过2027年8月底。
4、重点禁止行为:明令禁止的行为涵盖广泛,包括但不限于违规返还个税、车船税;向灵活用工、网络货运、再生资源回收等平台企业返税;对实体企业返税或提供出口补贴;违规减免、返还土地出让收入或低价出让土地等。
5、高管与招商奖励严控:缺乏中央明确依据的政府财政或国企发放的企业高管/团队/中介奖补,同样属于违规行为,已于2024年5月底后叫停。
当然,规范招商引资并非新政。早在2022年《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》就明确要求“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”,禁止“比拼优惠政策”搞“政策洼地”,推动转向“比拼营商环境”建设“改革高地”。此次通知和相关落地执行是这一战略方向的具体深化和执行力升级。
四、对废钢等再生资源行业的影响分析
作为重点点名领域之一的再生资源行业,尤其是废钢领域,正承受着本次清理行动的直接压力。
1、区域政策变化:目前已有明确反馈表明,安徽(铜陵、马鞍山)、山西、江西(景德镇、上饶、鹰潭)等地已按通知要求叫停财税返还政策执行。湖北部分地区的压力同样显现,富宝资讯调研信息显示,如枝江、云梦等地的贸易企业已停止相关业务,部分实体企业的返还量亦被缩减。
2、执行差异:“贸易”与“实体”待遇有别。根据当前信息,各地在处置2024年5月底前签订的存量合约时,似乎执行了差异性措施:针对纯贸易公司的业务返还,基本采取了坚决取缔、立即停止的态度。而对于拥有实体加工能力的再生资源企业,部分地区则给予了缓冲空间,设置了过渡期(但明确指向2027年8月底终止),允许存量业务在一定时期内逐步缩减并退出。
3、主要影响:短期阵痛在所难免。综合目前情况看,本轮清理行动对废钢行业的最直接冲击点在于“票源”。税收返还曾是吸引大量“税源”(特别是进项票)的重要手段。随着这一模式被叫停或限制,短期内预计将导致废钢行业票源更加紧张,开票成本(票点)存在上升压力。行业内票源依赖原有模式的企业将面临转型或压缩的压力。
当然,必须指出,现阶段清理的执行并非全国完全同步、力度完全一致。政策落地速度、对存量合约特别是实体企业过渡期的认定及执行细节,在各地存在差异。因此券商配资,短期内我们仍会看到部分地区的废钢公司继续保有“返还”业务。然而,2027年8月底的政策大限清晰可见,整个行业向合规化、无依赖“返税洼地”的模式转型是必然方向。
辉煌优配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